我对通货膨胀和信用货币体系的观点

面对通胀和信用扩张,我现在的观点是:

一:现代信用货币体系是一种制度安排,不是一种“货币实物”。

二:法币作为法定清偿手段具有强制性,但持有法币不是强制的。

三:自愿选择持有信用货币的人所承受的通胀风险,是其使用(或预期使用)信用货币体系支付的对价。

四:是否接受通胀风险要考虑到机会成本。

五:接受通胀风险也是一种理性选择。

 

 

作为曾经的比特币行业从业者,我也学习过奥地利学派的一些思想,阅读过罗斯巴德、哈耶克的著作,对“恒定通胀率货币”、“金本位”、“恒定货币总量”等方案做过一些探讨。比特币作为一种金本位替代方案的实验,目前也仍在继续。但是,对通胀的理解,是否能简单理解为是金本位取消后,“滥发”货币以及信用过度造成的? ——虽然通胀确实是“货币现象”,但是这委实是句废话,相当于白天是太阳现象,晚上是太阳没有了的现象,至于为什么太阳能升起落下,很多人却不知道。

 

通胀作为货币现象,为什么人们能接受并主动推动货币(和衍生出来的信用)的逐渐扩张,在金本位结束后,世界经济无论从名义经济总量、人均收入(以效用计)、还是实际上的生活水平,以及得以提升生活水平的人口总量,均有大幅度提高。当然这并不是攻击金本位的理由,而是指出,有“通胀”伴随的社会,并未因此出现严重的问题。

 

在这里我没有能力讨论人类为何能接受“通胀货币”系统,而转为提出几个观点,是对目前通胀货币体系的一点认识。目的则为指引投资,防止损失。

 

一:现代信用货币体系是一种制度安排,不是一种“货币实物”。

 

不考虑金本位以前的货币形式,仅目前的货币体系而言,货币实际上是货币体系中的符号,并无实体依据。货币持有者可以使用货币,是基于货币在体系内的稳定地位,能够立即地,及在合理预期的时间内使用这些货币。这种“使用”不仅仅依赖于一国之内的“强制性”,本质上是依赖于对体系的信任,以及体系通过长期的正常运行,证明了这种信用。

 

在国际交易中使用外汇,是对该外汇在外国货币体系中能够使用的合理预期,故各国可采取合理方法使用外汇,甚至设置国际储备,进而进行国际贸易、投资、国际合作。如果中国人没有对美国国内信用体系的信任,是不可能持有美元的。同样,欧元区国家对欧盟体系的信任使得他们可以使用EU作为货币单位。

 

注意,欧洲央行没有对欧元区国家的强制性,理论上说欧元区国家可以脱离欧元区。在这种情况下,成员国仍然愿意使用欧元,且仍有新的国家申请加入欧盟,此时欧盟体系的信用已经变成了类似黄金的,不依赖于货币单元的内在信用,这种内在信用是对人类社群整体运作的信用,此时,整个欧洲社会变成了一大块黄金。正是由于各成员国相信欧盟国家的经济体系能够正常运行,对“欧盟体系正常运行”的信心本身构成了一个信用基础,类似于黄金的物理基础,进而保证了欧元能够使用、以及预期可以使用。因此,当欧盟体系遇到问题时,这种信用下降,可能是造成欧元的下跌/黄金的上涨的原因。

 

因此,我认为,对于现代社会而言,稳定的信用货币的信用基础来自对这个发行社会整体运行的信用,此时“社会整体正常运行的预期” 相当于在金本位社会中的黄金。 当然,人类社会不如黄金般完美,所以遇到问题时货币会出现波动。(但这种制度似乎已经远好于金本位?我这里就不评论了。)

 

二:法币作为法定清偿手段具有强制性,但持有法币不是强制的。

 

虽然在一国之内法币作为法偿手段具有强制性,但这只是清偿(支付)时具有,持有法币不是强制的。任何政府不能强制你持有纸币——因为货币的作用就是支付,不想持有货币只需支付出去换成商品。而如果不允许随意兑换商品,那它就不是货币,这个体系就不是现代经济体系(参考朝鲜、中国1979年前),不存在货币理论。

 

不持有法定货币的考量有很多种,常见的如通胀风险。通常情况下,为了防范通胀风险,人们会将货币兑换为各种资产,如黄金、房地产、股票,甚至比特币。在正常国家均有资产市场,如果你不想持有货币,随时可以转换为资产。如果持有货币的目的是用于国际支付,还可以兑换为外国货币。在正常国家中,兑换外汇是很普遍的行为(在中国也一样)。不看好本币的汇率,可以通过兑换外汇来解决,未来有国际支付需求,可以通过掉期、远期合约,甚至内保外贷解决。这都是商业社会的常识。

 

投资者兑换外汇,就转为了对该外汇发行国体系的信任。买入资产,就转为对该资产收益能力的预期。买入黄金,就是对黄金未来升值的预期。因此,任何情况下,你总得信任点什么。如果你不信本国,可以信外国,不信人类,可以信原子。

 

三:自愿选择持有信用货币的人所承受的通胀风险,是其使用(或预期使用)信用货币体系支付的对价。

 

那么,在“通胀”或“外汇贬值”的风险下,仍然选择持有货币的人是如何考量的?  我认为,自愿选择持有信用货币的人,是因为需要立即使用这些货币,或预期在合理时间内将使用这些货币。而由于使用本币作为清偿手段具有强制性,他总是可以使用本币清偿本国的债务/应付款项,收款方有义务接受这法定货币。为了这个目的(随时强制债权人/卖家接受付款),他必须持有这些货币一段时间,在此期间内面临的通胀风险和汇率风险,均是其达到这一目的的对价。

 

举例,如果你持有黄金或比特币,债权人可能不愿意接受他们,于是必须卖出这些资产兑换回法定货币支付债务。此时,如果黄金/比特币相对法定货币上涨了,意味着法定货币相对这些资产贬值了,这部分的损失就是你keep这些货币所付出的机会成本。 这些机会成本是必要的代价。

 

因为通胀等风险,很少有人在没有付款需求的情况下会持有大量的货币。要么作为长期存款(拥有一定的利率补偿),要么用来购买各种资产/外汇。而企业持有大量的短期存款是因为他们随时有大额的应付款项,所以这部分利率损耗是必要的代价。

 

四:是否接受通胀风险要考虑到机会成本。

在考虑到前述条件后,在(一)条件存在时,即该本币所依托的社会体系基本稳定的前提存在下,持有本币存在一定的风险,其中主要是通胀风险。但并不意味着要立即把所有的钱都投入到其他资产中。因为其他资产的风险更大,更复杂,有的超过了我们的判断能力。

在没有迫切的支付需求下,很多人都会尝试将货币花掉,换回各类资产。但此时持有其他类别的资产,也具有较强的机会成本。比如买入错误的股票会受到全额损失,或者是被套住造成很长时间的收益损耗。黄金等硬资产也有长时间价格下跌的情况,任何资产都有风险,且不一定能产生收益。

 

在没有迫切的通胀风险,或者是没有足够预期收益的前提下,盲目投资资产是一种愚蠢的选择。但是由于存在“资产管理”这个奇怪的行业,当你问理财经理要不要理财时,好比你去问理发师要不要理发。“资产管理”行业当然会出于自己的利益,夸大通胀风险,推销各种理财产品。 当你想到苹果拥有巨额现金而不去投什么P2P时,难道苹果的股东都是傻子?

 

只有在对投资目标有充分理解,预期远大于通胀损失时,投资于高风险资产才是合理的。

 

五:接受通胀风险也是一种理性选择。

事实上好马不常有,伯乐更不常有,投资机会从来都是稀缺的。如果你没有能力发掘优秀的投资机会,或者是目前市场上资产价格过高(表现为收益率过低),通常情况下选择接受通胀风险是一个理性的选择。

在(一)存续前提下,根据(三),你持有货币并接受通胀风险,是为了做好随时为新发现的,巨大的投资机会进行支付的准备成本。此时你选择接受通胀风险,换取随时有机会为新机遇支付,同时做好研究,去发现那个新机会。这当然是一种理性的选择。

 

在最不利的情况下,选择长期存款,通过利息补偿通胀,接受一段时间通胀损失,在资产价格大幅度下滑时保持购买力,以便在最合适的情况下抄底,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。此时,两三年的通胀损失在巨大的收益面前不值一提。

 

 

 

我对通货膨胀和信用货币体系的观点》上有1条评论

回复 曙光再现 取消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