聚美优品投资中的经验教训

在2018年5月,我已经退出了聚美优品(JMEI)的全部股票投资。这次投资是从2017年10月开始,历时7个月,平均成本在3美元,最高股价达到了4美元,但最终在2.6美元亏损退出。对于这样一笔不成功的投资,我在此需要进行一个复盘。虽然JMEI在我资产中比例较少,损失总金额也有限,但是消耗了很多时间,如果毫无总结的放弃无疑是不正确的。故在此我总结一下在此项目中的经历和问题。

 

投资决策流程

我在2017年听说聚美的“共享充电宝”项目后,于2017年10月开始正式接触并研究了这个品种。通过走访调查和实际使用,我了解到“街电”项目是充电宝的租赁业务,其收费分为按时收费和包月收费模式。通过财务测算,我初步认为如果能投入较大量(100万台以上)充电门店,可形成较好的现金收益,而对充电宝的使用频率和维护费用也做了初步估算。此项内容写作文章《关于聚美街电项目分析》并发表在网上。对于聚美本身业务,我是按较低的估值考虑,并忽略了投资电视剧和宝宝树等项目的估值。

随后发生聚美取消私有化的事件,股价一股涨到4元以上,我已经获得部分收益。但此时我并未卖出,因我认为街电项目前景好,可快速贡献盈利,应等待其业务发展。随后股价有反复,我并未采取任何措施。

 

止损决策流程

进入2018年一季度后,聚美股价逐渐走软,跌破买入成本价,虽然后面也有拉起,但反复跌破3元。此时我发现聚美业务已经出现问题。经过实地调研,我发现聚美街电项目在北京的布点并未继续扩展,原先就存在的布点质量较低(均为弱势商户,如健身房,月子中心等)问题并未解决,还出现了之前的合作商户拔掉了聚美的充电器的情况。又经过调查,发现怪兽充电正在全国快速扩张,并采取激进的营销策略抢占市场。面对对手的竞争,聚美街电未能作出及时响应,且陈欧对股东的疑问没有回应,在微博上也不再发布街电相关内容,注意力似乎已经转向了电视剧。考虑到之前已经看到了有人对陈欧的质疑,我先前考虑的是如果产品足够可靠,则创始人的问题不严重,但似乎陈欧并没有好好经营公司的想法。

经过多方考虑,特别是发现了其他可供投资的标的后,不得不放弃了聚美优品这个项目,亏损了十几个百分点。

 

评估的重点不清

回顾这次不成功的投资,我认为主要的问题在评估项目的重点不清。对于聚美这个项目,街电是投资的主要理由,其他业务均不予考虑。在此情况下,对于一个可能而尚未成功的项目,评估应该着眼于几个重要要素,一个是一旦项目成功,能获得多大的收益? 另一个是影响该项目可能成功的因素?

根据之前的财务测算,就算是街电取得了巨大的成功,如占领全国市场,也只可能产生20-30亿人民币的年收入,假设考虑了维护和折旧费用,折合净利润不能超过2亿美元。此时面对聚美优品股票其他业务的可能亏损,即便把他们全部零估值,公司股价最多可能上涨5倍。而这需要公司解决各类问题,更需要创始人和公司员工的努力。而反观管理层情况,陈欧并未表现对业务有多上心,充电宝机型也未更新,软件上预留的商户广告始终没有启用,不能算作一个优秀项目的运营者,更谈不上改变行业或创新的领军人物了。

相反,历数之前比较成功的项目,要么是市场存在巨大的外部推动力量,公司借风口扩张,要么是创始人拥有不世之才,以一己之力改变世界,或是公司产品极具竞争力,竞争对手难以望其项背,产品具有强粘性,用户不会轻易流失。充电宝并不是2017年发明的,而相对“共享经济”而言,共享充电宝只能算是充电宝的分时租赁,而且大多局限在商户场景中。在产品上,虽然聚美抢得先机,但充电宝产品雷同,竞争对手抄袭仿效,聚美并未拿出有效对策。最重要的领导人一项,陈欧显然谈不上领军人物,之前虽然有一些成绩,但很难在这条赛道上跑出来。要说唯一有优势的只能是估值优势和先发优势,但先发优势易失,估值优势在美股则不适用——投资者看的是企业的未来,今天再便宜又有什么用呢?而中国其他共享充电宝项目在一级市场的泡沫,也不能传导到纳斯达克去,这里不是A股,国内的傻子不起作用。

 

如果今天再给聚美进行重新评估,我认为应该是以下结论:

行业属性:一般,有较强的硬顶,街电处于起步期加分,但单价低扣分。聚美电商业务毫无起色,可以准备退出历史舞台。成为公司降低估值的因素。

产品属性:技术一般,但有先发优势,营销水平一般,没有差异性。运营难度比共享单车低,但比纯互联网业务差远了。

管理人素质:一般,陈欧人品我不评价,但绝对不属于第一梯队,管理层能力应低于猎豹移动,属于中概股中较靠后的。

估值:有优势,公司估值很低,这方面确实有优势。

综合来看,应该并不比我在同一时期投资的新天绿色能源这种国企更好,如果可能的话,还是不投为妙。毕竟如果做差价有很多做法,何必非要搞困境反转呢?而做成长股,为何不去做正大光明的成长股?

 

经验教训

从聚美上我学习的经验教训是,首先低估值避免了严重损失,客观上避免了一些问题。其实对我来说4块钱出和2块钱出是一个性质的,都属于失败,无非是失败得代价低一些。而最重要的是,光有低估值并不够,低估值往往意味着公司有问题,而如果财务上没问题,最大的问题可能就来源于人的因素。如果说业务有问题,或是业务做得不好,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。如果聚美的电商业务真的不可能竞争得过阿里京东,那么为何不早点(在2015年前)转型做些别的?这些反映出管理层深层次的问题。而管理层的怠惰是很难看出来的,所以宁可投资那些管理层明确看得出优秀的企业。

 

另外一个,就是企业必须有真正拿得出手的东西,而不能仅仅依靠起步早、获得了融资,受到了一级市场的吹捧等因素。本次投资失误,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国内的股权投资泡沫传导的风气影响了我。因为我平时也混创业和股权的圈子,周围各种说大话、讲“格局”的傻O太多,泡沫吹起来以后我有时会不自觉的和二级市场估值对比,从而产生一些幻觉。

 

很多投资人,特别是中小投资人,对“创业者”或一级市场投资者总是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崇拜,其实很多公司的领导,特别是国企领导并不怎么样,我们应对自己的判断力有信心。如果说我今天还不如陈欧之流,却不努力学习进取,而是盲目崇拜这些人,岂不是永远没有机会超过他了?而至于一级市场投资者对某些项目的高估值(如:区块链、“共享经济”),其实是和散户一样的傻,完全没有必要预设股权投资者都是三头六臂火眼金睛,股权投资者投失败的项目比想象的多得多,做好自己的事才是真理。

 

我以前也对一些“创业者”、“股权投资基金”有盲目的崇拜,似乎这些人都是上等人,做出的决策肯定有什么我不知道的东西,或是思维层次比我高一层。客观的说,有经验的股权投资者和创业者确实比我强很多,但并不等于所有的一级市场投资人和所有开公司的都有天生神力,也都是长期积累、磨练的结果。如果我们站在自己的角度,从今天开始破除迷信,独立思考,积累自己的知识和经验,等做了十年、二十年,你也是投资名家,你说的话也有人盲目崇拜了。

 

 

 

聚美优品投资中的经验教训》上有4条评论

  1. 不说其他的,你根据充电宝租借来进行投资,是一点儿中国文化都没有了解过。谁会用那玩意儿,用的频率有多大,安全性

  2. > 经过实地调研,我发现聚美街电项目在北京的布点并未继续扩展,原先就存在的布点质量较低(均为弱势商户,如健身房,月子中心等)问题并未解决,还出现了之前的合作商户拔掉了聚美的充电器的情况

    好的调研形式很有诉求。之前了解到有一帮人联合利用 BAT 内部的数据优势,挖掘对投资决策有利的业务数据。

回复 Walk 取消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